所在位置: 首页>廉政时评>理论研究>
欲路勿染 有“微”必治
2018-10-29 11:11:43    来源:许逸琳

  “欲路上事,毋乐其便而姑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这段话出自明朝语录宝训《菜根谭》,释义是关于欲念方面的事,绝对不要贪图利益,而不正当地占为己有。一旦贪图非分的利益就会坠入万丈深渊。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委原书记侯新华在担任怒江州副州长期间,不愿因回绝而影响同事感情失去支持收受了第一个红包,欲望之门就此打开。随着职务的升迁,送红包的人员范围扩大,礼金数额也越来越大。他也曾想过让对方拿回去,但因对方没有提出请求,只是希望认识一下,他就“笑纳”了。“这种交往方式,看似没有求助,但实际上是放长线钓大鱼,时间隔得长了,礼收得多了,之后再提要求就难以拒绝了。”今年8月,侯新华因严重违纪违法,经云南省委批准,报请中央批准给予开除党籍处分,由省监委给予开除公职处分,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类似的警示案例不胜枚举,“大老虎”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小贪微腐孕育着巨贪大腐,许多贪官获得腐败的“第一桶金”,往往都是从“微腐败”中获得的。一开始,它小到让人容易忽视,常打着熟人社会“礼尚往来”“人际交往”的幌子,遵循所谓的“潜规则”,手段方式极具隐蔽性。在尝到第一次甜头后,往往就一发不可收拾,久之便酿成 “大老虎”。

  “日月欲明,浮云盖之;河水欲清,沙石秽之;人性欲平,嗜欲害之。”嗜欲是平淡性情最大的妨害,就像浮云总想遮日蔽月,沙石总想搅浊河水一样。“微腐败”的根源归根结底还是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不足、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化。因此,治理“微腐败”首先要“断根”,应抓牢理想信念教育“总开关”,强化党员干部的“四个意识”,补好理想信念之“钙”。其次,必须“大惩”,加大对“微腐败”的惩治力度,强化不敢腐的震慑。同时,要充分利用典型开展警示教育,祛除干部存在的侥幸心理,发挥好惩处一个,教育一片的作用,筑牢思想防线,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最后,要“立制”,建立长效机制,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只有干部意志坚定、不染欲路,国家坚持有“微”必治,才能做到防微杜渐、抓早抓小、警钟长鸣,防止“苍蝇”变异。(作者系洛江区纪委监委办公室干部)

【责任编辑:刘荣兰】

版权所有 中共泉州市洛江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泉州市洛江区监察委员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闽ICP备16025778号-1]

闽公网安备 35050402880099号

联系邮箱:ljjwzxb@163.com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