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廉政教育>勤廉风采>
王旭东:让古老文物绽放时代风华
2022-02-21 16:30:46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清醒勇毅的历史自觉、深沉坚定的文化自信,融汇古今、联通中外,在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唤醒激活、弘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焕发出勃勃生机活力。今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党的二十大也将在今年下半年召开。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故宫博物院将如何以故宫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基点,为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添砖加瓦?“四个故宫”建设体系如何谋篇布局?如何进一步让文物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带着这些问题,本刊专访了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

以“四个故宫”建设体系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记者:穿越历史的回响,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故宫是世界遗产,是中国藏品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请您谈谈做好保护、传承和弘扬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王旭东:2021年党中央制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在文化建设上,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这些都前所未有地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故宫的建筑和存藏其间的186万余件文物是我国历史信息含量最丰富的、具有世界影响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共同构成了其世界遗产价值,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具有突出的、重大的、丰富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和时代价值。文物保护事业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加的精神文化需求。今天,真实完整地保护并负责任地传承弘扬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神圣使命,同时也是我们对国家、对人民乃至对整个世界的庄严承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将不断完善“四个故宫”建设体系,努力将故宫博物院建成国际一流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引领者,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华文化会客厅。

记者:2021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成为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请您介绍一下如何以“四个故宫”建设体系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王旭东:自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故宫人为完整保护故宫及其文物藏品,为实现博物馆职能,历经坎坷,砥砺前行,逐步形成了宫院一体的博物馆格局和“四个故宫”的建设体系。2013年,历时8年的“平安故宫”工程启动,这是建立在“故宫整体修缮保护工程”成功实践基础上的。“平安故宫”工程的实施,标志着从“完整故宫”保护出发的故宫保护理念进入成熟阶段。在“四个故宫”建设体系中,“平安故宫”是最为基础和首要的任务。“学术故宫”是故宫博物院事业不断前行的核心。“数字故宫”是支撑,使文化与科技充分融合、相互支持。“活力故宫”是根本,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

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文化和旅游部党组的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重视支持下,故宫博物院在安防管理、文物保护科技、学术科研、数字故宫、开放服务、陈列展览、传承转化、人才培养和行政保障等方面不断取得进展。2021年,故宫博物院除了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举办敦煌与故宫联展外,新改陈的陶瓷馆也向公众开放。这是建立在故宫文物清点和研究基础上的首次大规模、全方位的瓷器展。除了一系列线下展览,面向公众的云展览、云直播、云课堂等也在陆续推进。与此同时,在这些看得见的工作背后,许多看不见的基础性工作,如故宫文物的基础影像采集工作、馆藏文物清理定级工作,由故宫博物院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也都在有序推进。

让文物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

记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传统文化内涵创造性凝结于核心价值观中,使之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请您谈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如何让文物走进人民生活。

王旭东: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故宫博物院沿袭多年的管理服务模式。一方面,为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率先闭馆,减少人员流动,通过云视听、云展览、网络直播等文化项目服务公众,用文化的力量,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陪伴人们共克时艰。另一方面,通过这些服务,进一步加快文物数字资源库建设的步伐,加强数字博物馆、智慧博物馆的建设。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这不是一个世界遗产地管理机构能独自完成的,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力量,让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创意产业等都加入进来,将古老的文物转化成新时代的文化。

这两年我们共完成了包括书画、器物、宫廷文物、图书等在内的15万余件文物的影像采集工作。对于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故宫及其收藏的贯穿中华5000年文明的文物来说,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浩大工程,不仅涉及业务部门很多,文物修复的量也很大。可以预见,后疫情时代对旅游业的影响仍将继续。对于文化遗产地,相关机构应加大研究力度,挖掘其蕴含的多元价值,进行有效转化,从而实现文化的引领而非迎合。故宫现在的日接待量已从每天8万人降到了4万人,线下接待量的减少更需要我们加大数字化传播的力度。这些都是我们让文物活起来走进生活的一些举措。

记者: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将数字技术作为文化展示的重要引擎,将多年积累的数字资源按照用户需求进行了重组,获得了广泛好评。请您介绍一下文物活化的进展情况。

王旭东:文物活化是“数字故宫”和“活力故宫”建设的重要内容。数字形态的展览和公众教育活动,已成为未来博物馆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强化了文物、古建等基础数据的采集、加工、利用工作,并加强数字展示工作,推动建设智慧博物馆。“活力故宫”以公众需求为根本,通过挖掘文物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并将其创造性地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展览活动、文创产品、影视乃至戏剧作品等,让文物活起来,更好地彰显文物价值。故宫陶瓷馆于2021年5月重新开展,新馆在内容主题、展品数量、展示形式、与古建筑融合等方面都有大幅度创新。我们对其中20件藏品进行了超高精度数字化展示,观众在展厅的触摸屏上可以任意放大、缩小、翻转这些藏品的图片,还可以在故宫官网的“数字多宝阁”栏目欣赏更多三维陶瓷藏品,在“文物藏品总目”“数字文物库”查询到多达8000件院藏陶瓷文物的二维影像。2021年12月,我们在深圳举办了“‘纹’以载道——故宫腾讯沉浸式数字体验展”,借助VR、AR技术,观众可观赏高达5.3米的裸眼3D“数字文物”和22倍“高清放大文物”,感受超越实体文物的展览体验。同时,我们还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等机构出品了“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于2021年9月开启全国首轮巡演,截至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济南、西安、重庆等城市演出50余场。这是一场唯美的视觉盛宴,剧中既有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现代元素的融入,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以开放包容的态度面向世界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请您谈谈近几年故宫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及引进来的情况。

王旭东:近年来,我们积极应对疫情常态化防控带来的挑战,虽然赴外展览和来院展览都受疫情影响将延期举办,但也通过主办各类线上文化交流活动,推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明交流互鉴,向世界展现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博物馆形象。2021年10月开始在延禧宫举办的“光影共见——驻华使节眼中的故宫”摄影展,由故宫博物院和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主办,展出来自19个国家、2个国际组织共29名驻华使节、驻华代表的摄影作品109件,提升了驻华使节的参与度、获得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2021年哥斯达黎加庆祝独立200周年。故宫博物院与哥斯达黎加玉石博物馆举办线上交换展“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先民的世界——哥斯达黎加前哥伦布时期文物展”,以增进哥斯达黎加人民对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中华文化的了解,也使国内观众得以一窥这个中美洲国度的独特风貌,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我们还举办或参与了多场面向境外公众的主题线上讲座活动,介绍紫禁城的历史、建筑、文物以及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世界各地观众提供足不出户了解故宫、了解中华文明的机会。“十四五”期间,不断加强中外文物展览交流合作,组织策划精品展览,积极引进优秀外展。故宫博物院还与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开展了多项合作,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记者:“文博热”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博物馆,对于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将发挥积极作用。您如何看待“文博热”?

王旭东: 这些年出现的“文博热”,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我们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的体现。中国的悠久历史孕育出灿烂的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这是很多国家无法比拟的。尤其中国发展迅速,日益强大,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空前高涨,对本民族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和浓厚的兴趣。博物馆、文化遗产地承载了历史的足迹、丰富的传统文化,自然成为了人们追逐的热点。“文博热”背后,既体现了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也得益于博物馆展览教育水平和管理服务意识的不断提升。我国博物馆积极回应社会需求和期待,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有学习前人的礼敬之心,更要有超越前人的竞胜之心。”博物馆需要积极挖掘自身文化价值,包括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和价值理念,从多元视角展示中华文明的优秀基因。要创新文化体验和传播,拉近公众和文物的距离。

【采访札记】把文博事业融入生命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故宫和敦煌都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国家保护传承中华文明的见证者和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汇聚地。

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之前,王旭东曾驻守敦煌28年。出生于甘肃农村缺水地区的他,大学毕业如愿成为了一名水利技术员,后因保护莫高窟的需要,转身成为一名文博领域的守护者。从敦煌再到故宫,这一转身,历时30年。是怎样的初心使他30年如一日坚守文博岗位?通过交谈我们真切感受到,是心无旁骛的专注,是发自内心的热爱,是把事业融入生命之中。王旭东强调,文物有历史、文化、审美、科技和时代五大价值。今天,我们就是要透过这些文物,回望历史、收获启迪,把握时代脉搏,创造新的文化形态,衍生新的审美价值,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文物保护、研究、弘扬事业从艰难起步到蓬勃发展,从筚路蓝缕到行稳致远的光辉历程,离不开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也离不开代代文物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奉献,更是民族自信心、自尊心空前提高和国家综合国力不断跃升的结果。”在谈及保护传承中华文明时,王旭东坚定地说,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我们要更好地肩负起时代使命,使中华文明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创造出新的时代辉煌。(曹雅丽)

【责任编辑:周旋洁】

版权所有 中共泉州市洛江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泉州市洛江区监察委员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闽ICP备16025778号-1]

闽公网安备 35050402880099号

联系邮箱:ljjwzxb@163.com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